欢迎进入江苏鲁班路桥构件有限公司网站!
新闻资讯NEWS CENTER

服务热线18952893920

公司新闻

主页 > 新闻资讯 > 公司新闻

后疫情时代城市基建将走向何方

作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20-01-08点击:

虽然所有人都不知道疫情何时会结束,但相关专家、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后疫情时代的城市发展。

经过此次新冠疫情,人类社会将面对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的新常态。疫情与城市发展将会形成怎样的关系?城市如何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挑战?会产生哪些变化?这些都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。

新冠疫情与城市的关系

新冠疫情暴发后,全球形势严峻。从历史来看,大城市是病毒感染的主要区域,是疾病感染和暴发的集中地。

交通基础设施代表着城市的科技发展,推动了人和物的流动,但也在客观上加剧了病毒的传播。14世纪,因为骑马人的流动,黑死病席卷欧洲;19世纪,霍乱在英格兰暴发,这也与火车的诞生有着重要关系。新冠病毒在21世纪大暴发(如图1所示),人口密集的地铁在病毒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。一个不争的事实是,交通工具促进了城市的发展,但同时也促进了病毒的传播。

除了交通因素以外,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,主要暴发在发达的人口高密度区域,或医疗服务不充足的地区。由此可见,如果人类在未来无法解决高密度城市中病毒容易传播的问题,那么对于这类高密度的紧凑型城市,或许应该发生改变。

智慧城市为应对疫情带来的惊喜

回顾历史,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,蒸汽机的发明造就了新的产业,火车联通了城市和农村,打造了“线性”城市。Tony Garnier提出,工业城市推动了城镇化的快速进程,人们不断涌进城市,而生活条件却在不断恶化。之后一段时间,城市规划开始着力改善,打造新的环境模式。Ebenezer Howard提出了花园城市的概念,其理念是在修建铁路和发展蒸汽机的同时要保持好的生活环境,为公民提供良好的宜居环境。花园城市的模式推动了全球新兴城市的发展。接下来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大规模生产和汽车工业为标志,带来了新的城市格局和新的发展模式。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不同,汽车的出现使城市的扩张无限蔓延,同时也消耗了更多的能源。这时一种新的城市模式出现,试图解决上述问题——广亩城市。
广亩城市的概念是由美国建筑大师Frank Lloyd Wright于1968年提出。在广亩城市中,人们不需要进入市中心(如图2),也可以很方便地生活。之后,便是高密度建城。在高密度的城市中,人们不需要出行到远距离的地方,因为城市建设的高密度并配套了各种所需的功能。除此之外,还有许多新概念城市的理念也在不断提出,如日本建筑师矶崎新提出了“空中城市”的概念,旨在避免对土地的污染;Richard Buckminster Fuller提出的“测地线穹顶城市”,其理念是,如果人们生活在巨大的穹顶结构中,就可以远离污染和疾病。日本学者还提出了“海底城市”的概念,旨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。这一概念是把城市建在海里或水中,也可以成为当下疫情隔离的空间。“新陈代谢城市”是人们生活在城市中不需要出行到城外,整个城市是一个庞大复杂的高密度城市。“步行城市”和“移动城市”等概念都是为了消除不必要的城外出行,在城内出行或内循环,如图3所示。
第三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计算机为标志,它给城市带来了夜生活;第四次工业革命以信息物理系统为标志,以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互联互通。但是即便如此,人类社会仍然面临许多危机。广为人知的帕鲁伊特伊戈大型住宅区倒塌事故,代表着现代主义建筑的终结。这样的大型现代住宅群还存在很多问题,同时,城市和工业也显现出了衰退的迹象。底特律的经济衰退(如图4所示)告诉我们,城市的繁荣不是永恒的,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威胁着城市的发展,比如气候变化加剧等问题。但讽刺的是,在此情形下,新的城市还在不断建设,甚至在疫情期间也从未停止。电子设备的大量应用需要消耗许多电力,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同样蕴含着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。现在的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,但也可以说是个好时机,能够将以前和现在的问题做一个全面解决——新冠疫情暴发会促使我们彻底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。可喜的是,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,我们创造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工具,比如近年来兴起的智慧城市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。图5中展示了智慧城市的科技概图,这些技术可以解决城市存在的问题。近期在韩国,智慧城市的建设给全世界带来了惊喜。这些技术可用于快速应对新冠疫情,追踪感染患者以及密切接触者,解决城市在疫情期间面临的一些问题,甚至成为打造后疫情时代城市的重要手段。

新常态下的城市联通布局

在后疫情时代,新常态下的新城市该如何发展?我们不妨大胆设想一下。

首先,无接触。

未来的国家和城市基础设施会发生很多变化,无接触会是其中之一。病毒大规模传播主要原因是直接或间接的接触,但如果人类社会没有了交往,经济、文化和社会的进步就无从谈起。所以,人们需要找到一种新的方式来保持相互交往的关系,但不需要直接接触。目前,一些在线技术可以支持这样的模式,比如线上会议。信息物理系统(CPS)是智慧城市概念中的主要话题,有助于形成一张无须接触的人际关系网络。信息物理系统也被叫做数字孪生,在虚拟现实技术(VR)和增强现实技术(AR)快速发展的带动下,正在呈现爆炸式的增长。例如在交通领域,新型交通工具如自动驾驶汽车、无人机等相继出现,都有望推动城市的变化。此外,也有专家认为,电子商务对有效预防新冠病毒的传播发挥了作用。未来城市有可能实现机器人和无人机进行物流配送,从而实现无接触式物流。

然而,以上这些仅仅是数字孪生技术发展的第一阶段。未来,随着该技术发展到第三阶段,人类将通过传感器、虚拟世界等技术,进入一个日常无接触的新世界。

其次,经济结构和社区隔离。

共享经济已发展成为一种国际化的模式。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,人们对使用公共交通存在顾虑,尤其是在密闭拥挤的空间内,很难得知自己正在和哪些人同时使用交通工具。相比之下,“拼车”可以成为一个解决上述问题的选择。

社区隔离也提出了一些现代化的建筑或城市模式。未来的城市类型不再是庞大的单体城市,而是会划分为多个小型的社区,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毒传播,也易于安排隔离和管理。此外,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行居家隔离,对特殊住房的需求也会显现出来。

第三,空间和基础设施的去集中化。

在韩国,其已建成的基础设施均为大规模集中式,一旦暴发疫情等突发情况,整个社会都将陷入瘫痪。例如,在新冠疫情暴发期间,韩国急需新建负压病房,并采纳了分布式去集中化的基础设施模式,建立小型基础设施。新建的小规模分布式负压病房,仅三天内便可完工。对于偏远地区没有完善的医疗设施和大型医院,这些模块化的负压病房能很好地应对疫情。所以,去集中化对高密度的大型复杂城市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。新型分布式结构会给城市的布局带来许多变化,改变以往将基础设施都建在市中心的做法。图6是韩国世宗市,一座新建的城市,也被称为韩国的第二首都。十年前,世宗市的规划提出时,城市的布局非常有创意,该城市布局空旷,市中心是大型公园。从图中可以看出,城市中间是一片开放的空间,不仅通风条件良好,也为人们提供宽敞的活动空间,提高健康水平,防止病毒传播。

数字化转型可以助力打造安全而具有韧性的未来城市,能更好地应对大规模疫情的暴发。未来,去集中化、实现无接触、以社区层面为单位的基础设施,会成为城市在新常态下的发展方向,这也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响应,积极推动国际合作,整合升级产业。

未来的城市需要创新和创意。从历史的经验看,创新驱动着城市的发展,相信只要有足够的创新,人类一定能经受住疫情的考验。

 

相关标签: